兒子小時候,那時候的他請爸爸去買個烤肉飯,就要馬上的拿到,不然他就會開始發脾氣。
我發現孩子卡在他不認為整個過程需要時間,也不知道過程有多少步驟,那時候我一步步的帶著他從出門開始,跟著爸爸可能走的路線,一路路的練習敘述。
之後只要爸爸一出門買東西,我就在家裡陪她想像爸爸走出家門,走到巷子口,然後轉了個彎,又走了五十步,慢慢的走了一段路,最後,來到了烤肉飯的門口,我們想像著爸爸引頸排隊著,然後好不容易點了餐,餐廳的老闆收了錢,轉身打開冰箱、、、、、、,這一路路的歷程,讓孩子懂,每件事情都要有時間,出門要時間等待也是要時間。
不管去小七領貨,去買烤肉飯,還是去義美買牛奶,我都帶他去一次,邊走邊敘述,數數看走幾步到巷子口,巷子的第幾個巷口要轉彎,我在飲料櫃的前面思考要買哪一種飲料,等待著結帳的人龍消耗掉,之後,父親或姊姊出門我們就一次又一次練習觀想與敘述。
從開始的正經版慢慢的變成想像版,想像著爸爸回家的時候遇到恐龍,想像著爸爸走出家門,柏油都變成了花朵。想像著爸爸買東西的時候一直抽到再抽一次。
看到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很有趣,爸爸用盡心力讓孩子懂晚歸的原因有許多的幻想,孩子在看的過程覺得有趣,我也可以看懂孩子能不能理解什麼是真實,什麼又是虛構的。
如果孩子能敘述成這樣的故事,語言就成功一半了!